10月23日,宜都市政協召開“協商在一線·智潤兩江·委員話水利”專題協商會。市委書記譚建國出席會議并講話。
“這個堰塘一下雨就滿了,雨一停就漏了?!薄斑@個堤一淹就是半人深的水,水從四面八方來?!币徊糠从橙兴ㄔO問題的專題片拉開了專題協商的序幕。
會上,市政協通報了“委員話水利”主題活動開展情況,委員們結合前期調研情況,與各職能部門進行交流互動。
今年以來,市政協聚焦生活、生產、生態“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扎實開展“協商在一線·智潤兩江·委員話水利”主題活動。組建調研專班,歷時5個月,通過“查、訪、聽、學”等方式,實地踏勘河流32條、各類水利設施56處,召開座談會21次,聽取水利項目建設等方案匯報,與600多民群眾座談,收集相關問題44類98個,形成綜合調研報告1份、專題調研報告6份。
圍繞強化重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許建軍委員建議進一步夯實制度基礎,加強項目管理,抓好責任落實,完善監督體系,推動水利行業規范發展。
熊厚柏委員就灌溉渠系管護有難度、灌溉設施建設有短板等問題,提出了將管護責任落實到具體負責人、推進一批引調排水工程規劃建設等建議。
針對污水管網覆蓋不全、農業面源污染面廣等問題,廖鵬委員建議落實畜禽養殖污染和種植農業污染防治措施,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發動群眾參與水環境保護。
田龍委員圍繞加強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建議成立水旱災害防御中心,健全指揮體系,強化規劃管控,對重要災害點納入項目建設,補齊防御短板。
就城鄉備用水源建設滯后、水源地水質污染等問題,禹鵬委員提出了建設大水源、布局大水廠,優化城鄉集中供水格局,提升水源地水質處理能力,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等建議。
董晶委員圍繞水利文化,提出開展水利文化遺存調查、挖掘水利行業文化內涵,用豐富的宣傳模式講好宜都水利故事,結合水利工程建設生態旅游區,做好“水利+”文章。
市水利湖泊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松木坪鎮、農村供水公司主要負責人作交流發言,一致表示將認真研究、扎實推進,確保意見建議落實到位,助推全市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委員們以問題為導向,一題一策,提出了針對性強、可行性高的問題解決方案,注重水利發展的整體謀劃、工作機制的優化創新、水域生態的保護、水利文化的弘揚,為我們改進水利工作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和務實管用的辦法?!弊T建國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給予高度評價,并表示市委、市政府將繼續支持和配合政協開展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提案辦理和民主監督等活動,進一步優化工作機制,暢通聯系渠道,為建設共富共美新宜都匯聚磅礴力量。
就全市水利高質量發展,譚建國強調,一是要找準關鍵點,始終將治水放在全市大局中去謀劃。要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先治水,加快水網建設,適度超前開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堅決守住水安全和水環境安全,確保江河安瀾。二是要找準著力點,始終將項目作為水利工作的重要抓手。把加強水利項目的謀劃、爭取、統籌、管理與加快水利項目推進作為抓好當前水利工作的著力點,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短板,提升全市水利工作標準,確保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生產需要。三是要找準風險點,始終以問題為導向解決突出難點。加強水利項目監管統籌,明確平臺公司、水利部門等多方主體責任,研究改善當前水利基礎設施的管護機制及農村供水管理體制,著力解決城區內澇、山區水旱災害、養殖污染等重點問題。
市政協主席張紅新表示,市政協將繼續對協商意見建議進行跟蹤,開展民主監督助推落實。他希望全體政協委員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調查研究,謀劃重點協商議題,精準獻計出力,持續發出有質量、有價值、有分量的政協聲音。要發揮政協優勢,持續助力全市水利發展,為守護江河安瀾、走好“治水、繪城、綠產、聚人”四條路徑、建設共富共美新宜都,多獻管用之策、多聚推動之力、多行監督之責。
(宜都市政協 劉宜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