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扎實推進十大農業重點產業鏈建設,大力實施強縣工程,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農業產業化取得顯著成效。
省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胸懷“國之大者”、省之要事,在年度協商計劃中列入相關議題。承辦此次協商活動的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率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開展學習考察,深入調研思考,發放網絡問卷,廣泛征求建議。會議共收到30多篇質量較高的建言稿件。
8月30日,省政協召開“引進培育農業產業鏈頭部企業 推進農產品加工和品牌建設”月度專題協商會。會上,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呂文艷作主題發言。她表示,抓好農業全產業鏈建設,龍頭企業是關鍵,農產品加工是核心,打造品牌是重點,聯農帶農是目的。
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焦春海圍繞培育壯大湖北茶產業頭部企業;省政協委員、荊門市政協副主席程徹圍繞做強“一袋米”、走出新“稻”路;省政協委員、宜昌市政協副主席譚業明圍繞培育和推進農業企業上市;隨州市政協副主席何仁義圍繞加快打造湖北食用菌產業集群;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省民革副主委丁華鋒圍繞搶抓預制菜發展“新風口”,打造楚菜預制菜新高地;省政協委員、十堰市政協副主席、湖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和健康學院院長鄧平基圍繞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等主題,分別代表專委會、黨派、地方政協和委員個人作協商發言。陳新、陳茂彬、廖濤、魏志宇委員現場提問,省農業農村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經信廳、省科技廳作回應。
?堅持“兩手抓”,引育并舉強龍頭
“規?;拍墚a業化。按照一手抓招商引資、招大引強,一手抓本土培育、扶優培強的思路,抓好龍頭企業培育?!眳挝钠G在作主題發言時說。
委員們就推動聯合重組提出真知灼見,建議實施龍頭企業提升行動,制定梯度發展規劃,引導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控股、上市等多種形式進行戰略重組。鼓勵各類國企、工商資本、企業家和能人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打造一批在行業內外有影響的領軍型、旗艦型農業企業。
委員們就加大招商引資積極建言,提出要瞄準國內外行業龍頭、細分領域冠軍企業,圍繞全產業鏈短板開展精準招商,尋求與國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引進技術、資本實現跨越發展。
委員們聚焦一體化培育提出建議:圍繞全產業鏈,積極引進培育供應鏈企業,健全綠色智能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構建采購、倉儲、配送供應鏈協同平臺,培育農商直供、直供直銷、會員制、個人定制等模式,推進農商互聯、產銷銜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
?注重“兩頭連”,農食融合興加工
“農產品加工業一端連著田間地頭,一頭伸向消費市場,是鄉村產業的核心產業?!庇械奈瘑T表示。
委員們認為,要緊緊圍繞“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動種養業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賣原字號更多向賣制成品轉變,打造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與工業發展轉型要求、與城鄉居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相適應的加工業體系,促進聯農帶農和共同富裕。
委員們建議,要優化區域布局,推進加工業向重點區域聚集,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合理布局加工企業和加工產能,積極推動加工業向優勢特色農產品主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聚集。
委員們提議,要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加工業向重點領域延伸,統籌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做好產地初加工,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清洗分揀、烘干儲藏、殺菌消毒、預冷保鮮、凈菜鮮切、分級分割、產品包裝等,開展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抓好以冷鏈倉儲為主的農產品保鮮設施建設,實現減損增效。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適應居民消費升級和健康需求,發展“餐桌”經濟,引導企業開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和質優價廉、物美實用的非食用加工產品,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空間。抓好副產物綜合利用加工,推進加工副產物循環、全值、梯次利用,最大限度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領軍企業,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委員們圍繞強化科技創新,推進加工業向質量效益轉型建言獻策。他們提議,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鼓勵加工企業實施設備智能改造、綠色改造和技術改造,加快裝備升級、產品升級、業態升級、管理升級。強化協同創新,加快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完善“產學研推用”體系建設,推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委員們就強化組織保障、推進資源要素集成深度協商互動。他們希望,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杠桿和激勵作用,統籌農業生產發展、鄉村振興等財政資金,做大“資金池”,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創新金融信貸產品,增加政策性業務規模。大力培育和引進創新型、經營型人才,加大以降低成本為核心的營商環境建設,打造資金洼地、人才高地、產業腹地,為龍頭企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用好“兩只手”,馳而不息創品牌
“如果說產業是命根子,品牌就是牛鼻子”“產業要振興,品牌必先行”,協商發言中多次出現這樣的聲音。
委員們說,無論是第一產業的種植養殖業,第二產業的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還是第三產業的預制菜、鄉村旅游等,產業要想做大做強或者做精做優,都需要品牌引領。
委員們認為,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做好統籌規劃和引導工作,切實把品牌這桿大旗舉起來。
委員們就完善品牌標準體系深入交流,他們一致建議,要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務實高效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標準、加工標準、流通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推進不同標準間的銜接配套,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堅持標準化、綠色化、差異化,用品牌覆蓋農業全產業鏈條,打造形成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
委員們向有關部門坦誠建言,要構建品牌發展機制,建立“區域公共品牌+企業產品品牌”雙品牌發展模式,健全品牌創建激勵保護機制,加強與發改、商務、海關、市場監管、質檢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加大品牌保護,嚴格準入和退出制度,用政策手段、金融杠桿和市場的辦法,為品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委員們建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農產品推介會等,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物流企業、電商平臺等合作,拓寬營銷渠道,講好品牌背后的文化故事,塑造品牌良好形象。